[臨床藥學] 使用BZD類鎮靜安眠藥物與失智症的關係 (Benzodiazepine Use AND Risk of Dementia)...

偶而吧,睡不著時還是會吞個一兩顆安眠藥...(昨天就是) 常常都有病人問: "吃這個吃久了會不會怎樣? 會不會越吃越笨?" (難怪我越來越笨) 今天的 BMJ 上刊登了一篇大型世代研究結果,來自波士頓的研究者們試圖回答這個困難但又常見的問題...

偶而吧,睡不著時還是會吞個一兩顆安眠藥...(昨天就是)

常常都有病人問:

"吃這個吃久了會不會怎樣? 會不會越吃越笨?"

(難怪我越來越笨)

今天的BMJ上刊登了一篇大型世代研究結果,來自波士頓的研究者們試圖回答這個困難但又常見的問題...

附註: 65歲以上老年人,來領藥的時候沒有使用到鎮靜安眠藥物的情況是十分"罕見"的

這項前瞻性世代研究屬於法國PAQUID研究,這項世代研究原本設計以評估正常與病態性腦部老化,因此有相當多相關資料...

這群研究者們收納新使用BZD類藥物 (一種最常用的鎮劑安眠藥物) 的高齡病人 (平均年齡78.2歲),追蹤達15年,試驗終點為神經學家判斷的失智症 (dementia)...

研究結果發現,使用BZD類藥物

- 與失智症風險顯著增加有關 (HR 1.60, 1.08-2.43)
- 即使有憂鬱症,仍然不影響此關係 (HR 1.62, 1.08-2.43) [也就是俗稱的敏感性分析]

這群作者在研究設計上花了很多工夫 (工夫比我們深多了)...

符合條件的病人必須是在T0與T3時沒有使用BZD類藥物且在T5的時候表示有在使用這類藥品...

與健保申報資料庫或電子病歷資料庫研究不同的是,這項前瞻性世代研究用最傳統的做法,透過問卷詢問以及看病人的藥袋確定是否使用這些藥物,降低服藥順應性非處方取得藥物造成的效應...

要空下三年 (T0~T3) 未服藥才算的原因在於校正這段時間的共同影響因子 (confounding factor)...

附註 共同影響因子的條件必須是同時影響因 (cause) 與果 (outcome) 的因子,例如在這段時間因為認知功能下降 (但還沒達到失智症的診斷條件) 也可能處方這類藥物,因此,在判斷鎮靜安眠藥物與失智症之間的關係時,會受到時間的影響

除此之外,作者們也試著校正許多影響預後的因子 (covariate),包括教育程度,婚姻狀態,喝酒,糖尿病,高血壓等等...

作者們更做了另一個嵌入型病例對照研究 (nested case-controlled study) 透過配對的方式挑選對照組,希望比較不同程度的使用,對預後的影響,分析結果發現,不管你是曾經用過 (AOR 1.55; 1.24-1.95),過去用過 (AOR 1.56; 1.23-1.98),或是最近用過 (AOR 1.48; 0.83-2.63) 都有風險較高的"趨勢",但只有過去用過 (past user) 達顯著差異...

在這一篇世代研究之前,亞東醫院精神科的吳醫師也有兩篇NCC研究這個主題,同樣有類似發現...

Adapted from Am J Geriatr Psychiatry. 2009; 17(7): 614-20; Am J Geriatr Psychiatry. 2011; 19: 151-9.

這項研究主打追蹤時間夠長,很認真地校正許多可能的影響因子,再加上之前健保申報資料庫的研究數據,長期使用藥物的安全性經常是"付之闕如的"

對於我們小藥師來說,可以拿這幾篇研究結果建議醫師減少鎮靜安眠藥物的使用嗎?

Adapted from BMJ 2012; 345 doi: 10.1136/bmj.e6231
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