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EBM] 不死的時間偏誤 (Immortal Time Bias)...

2012/10/23 置頂更新: 網友反映應該翻成 "永生的" 時間偏誤,似乎比"不死的"來的更好 有時候中文的"造詣"太差還真的是很麻煩,上個禮拜的討論會中,主講者提到"immortal time ...

2012/10/23 置頂更新: 網友反映應該翻成"永生的"時間偏誤,似乎比"不死的"來的更好

有時候中文的"造詣"太差還真的是很麻煩,上個禮拜的討論會中,主講者提到"immortal time bias",似乎是有聽過但當場霧沙沙...

immortal = living forever 不死的

翻成"不死的時間偏誤"也可堪稱一絕了...@@

所謂的"immortal time bias"指的是觀察性研究中可能誤導研究結果偏向暴露組的一種偏誤...

先看"immortal time",指的是一段不會發生死亡或試驗終點的追蹤時間...

在觀察性研究中,必須要決定一個人的"暴露"或"治療"狀態 (treatment status),但這個動作可能會受到一些因素延遲,例如:

如果出院 (discharge) 開始算後續追蹤,從出院時醫師開立處方,到藥局取藥中間的時間被認為是"不死的",因為會被歸類到"暴露"或"治療"組的受試者,必須"活到"領到藥 (其實應該是用到藥) 才有可能被歸類到這一組...

相對的,在這段時間死亡或發生事件的受試者,自然而然因為沒有領 (用) 到藥或已經發生事件,而被歸類到另一組甚至是排除在研究之外...

這就是所謂的"immortal time bias" (完全放棄那個中文翻譯名稱)...嚴格來說,應該屬於"分類錯誤偏誤 (misclassificaiton bias)" 的一種 (上圖)...

這樣的偏誤,被分到"暴露"或"治療"組的受試者,可能因為本身運氣比較好死亡或發生事件風險比較低,因此通常會使結果偏向"暴露"或"治療"組...

文獻中也提到幾個偵測這個偏誤的方法,包括:

(1) "暴露"或"治療"狀態是否在開始後續追蹤後才被決定

(2) "暴露"或"治療"組的後續追蹤開始時間是否不同

(3) 決定"暴露"或"治療"是否有順序性

(4) 受試者是否會根據後續追蹤時決定分類在"暴露"或"治療"組而被排除

Adapted from BMJ. 2010 Mar 12;340:b5087.

不死的時間偏誤...不死鳥時間偏誤...死不了時間偏誤...(我承認我中英文都不太好)

You Might Also Like

4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