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EBM] SMD到底在幹嘛 (Interpretation of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)?

好快,又過了一年,每年 最熱 的時候就是EBM比賽的時刻... 在昨天 (8/3) 的比賽中,其中一個題目是"運動是否可以改善癌症相關疲倦 (cancer-related fatigue; CRF) 的問題?" 在烤 (熱死了!) 科藍系統性綜論資...

好快,又過了一年,每年最熱的時候就是EBM比賽的時刻...

在昨天 (8/3) 的比賽中,其中一個題目是"運動是否可以改善癌症相關疲倦 (cancer-related fatigue; CRF) 的問題?"

在烤 (熱死了!) 科藍系統性綜論資料庫中,一篇系統性綜論顯示,規律運動,相較於常規照護,可以顯著改善CRF的問題,SMD為-0.44 (95% CI, -079~-0.99)...

但...什麼是SMD (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)啊?SMD要怎麼解釋?

首先先看一下,為什麼要用所謂的SMD?

連續性預後 (continuous outcome) 經常使用的計算方法是MD (mean difference)...

附註:MD指的是兩組平均 (mean) 的差異,而不是差異 (difference) 的平均 (mean),所以更正確地來說應該是DM (difference of mean)

但,MD只能用於各項研究中所使用的"尺規 (scale)" 是相同的,一旦,不同研究中使用的尺規不同,這時候就要使用SMD了...

SMD = 組間平均差異/研究受試者預後的標準差 (standard deviation; SD)

之所以可以"標準化"的原因,在於不論使用的尺規為何 (5分、10分、7分),同樣的平均值差異、同樣的標準差,計算出來的SMD會是相同的...

使用SMD最大的問題在於,太難解釋了 (在臨床上)!

因為尺規不同, 加上又是平均差異,相較於二變項 (binary) 的結果來說,是很難解釋與說明的...

比如說,前述的SMD -0.44,代表的是相較於對照組,平均差異降低0.44個"標準差"...

這,就是SMD最大的麻煩~

另外一個經常聽到的是效應大小 (effect size),或稱為Hedges' g,在考 (這次沒有"烤"了) 科藍系統性綜論中,建議以SMD表示,避免與其他名詞搞混...

這樣對SMD有沒有多一點瞭解呢?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