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實證醫學] 非隨機分派研究評讀工具ROBINS-I登場 (Announcement of Non-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ppraisal Tool: ROBINS-I)

▲2016年的考科藍會議 (Cochrane Colloquium) 發表最近才刊登在BMJ上的「ROBINS-I」 請注意!這個事件 (考科藍會議) 進行中,隨時會有更新喔~有錯誤也會隨時修改~ 小編在首爾報導 (不務正業),上週才刊登在BMJ的 「ROBINS-I」...

▲2016年的考科藍會議 (Cochrane Colloquium) 發表最近才刊登在BMJ上的「ROBINS-I」

請注意!這個事件 (考科藍會議) 進行中,隨時會有更新喔~有錯誤也會隨時修改~

小編在首爾報導 (不務正業),上週才刊登在BMJ的「ROBINS-I」評讀工具,是今年大會第一天工作坊的主題之一。


考科藍 (Cochrane) 偏誤風險評估工具 (Risk of Bias tool) 是用來評讀隨機分派研究的評讀工具,但考科藍致力於各式各樣高品質證據的形成,非隨機分派研究 (non-randomized study, NRS) 也是重要的證據來源。


ROBINS-I評讀工具分成七大「區塊 (domain)」,用過考科藍RoB工具的就知道,考科藍以「區塊」取代傳統的「項目 (item)」。


▲評讀區塊分為「介入前、時、後」。

研發這項工具的考科藍專家們建議,評讀NRS (如加上介入,則稱為NRSI) 時最好納入熟悉流行病學研究的夥伴 (快來!)

這些夥伴可以幫助判斷兩個重要事項,分別是相關的「共同影響因子 (confounding)」「共同介入因子 (co-intervention)」

在工具中提到的 (但不侷限與此) 的共同影響因子=預測某位受試者接受何種介入的預後因子。

共同介入因子=受試者可能在開始接受介入或之後,與所接受的介入及結果有關的預後因子。

很複雜喔!所以有熟門熟路的夥伴會是更好的選擇。

ROBINS-I中,評讀步驟為:

步驟一、確認研究問題。
步驟二、確認研究的預後 (outcome)結果 (results)
步驟三、針對特定預後,確認共同影響因子與共同介入因子。
步驟四、回答七個區塊的「訊號問題 (signalling question)」
步驟五、藉由回答訊號問題完成七個區塊的偏誤風險評估。
最後,做出這項結果的整體偏誤風險評估。


▲評讀區塊分為「介入前、時、後」。

考科藍的專家們很貼心的也提供了各位評讀時會用到的評讀表格,除了七大區塊外,需要評比的細項內容都在裡面喔。


編按:請各位吸口氣後再服用,因為相當複雜啊!

另外還有七大區塊的詳細定義,請下載:The seven domains of bias addressed in the ROBINS-I assessment tool.

評比的結果則是分為「低 (low)、中 (moderate)、嚴重 (serious)、重大 (critical) 偏誤風險」「資料不足 (no information)」,請注意這與傳統的RoB評讀工具不同。

七大區塊評比完後,最後要做出這項預後的「整體評估 (overall assessment)」,其實走到這裡已經有GRADE的影子了。

考科藍的專家們一樣有提出整體評估的標準,一樣是將這項研究的這個預後評比為「低、中、嚴重、重大偏誤風險」與「資料不足」。

結語:系統性綜論的方法學已經非常複雜,對研究品質的評估,從傳統不累人的「Jadad scale」到有一點累人的「RoB」到現在超級累人的「RoB 2.0」,雖然越來越完整,但人力與專業的需求越來越高,希望系統性綜論這個方法可以逐漸受到重視 (淚+累)。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comments